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ABUIABACGAAgz9a-kgYo5ZiuATDIKjiwHA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在临床进行药物治疗过程中,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定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有时采集尿液、唾液等液体),测定其中的药物浓度,探讨药物的体内过程,以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药动学和药效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借助先进的分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手段,并利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和公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从而达到满意的疗效及避免发生毒副反应,同时也可以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将临床用药从传统的经验模式提高到比较科学的水平。

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定病人治疗用药的血浓度或其他体液浓度,根据药动学原理和计算方法拟定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包括药物剂量、给药时间和途径,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从而达到有效而安全治疗的目的。


热门推荐
肿瘤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肿瘤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RNA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RNA检测
个性化用药监测
个性化用药监测
维生素血药浓度检测
维生素血药浓度检测
详细信息
血药浓度监测分析必要性

治疗药物监测是一门新兴的临床药学分支学科,在临床治疗中TDM 通过高灵敏性的现代分析技术对生物样本中药物及相关活性代谢物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结合临床指标确定药物有效治疗浓度范围,以确保药物剂量适当,避免药物毒副反应,提高药物疗效,实现个体化给药治疗方案。

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在使用教科书或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平均剂量后,并非所有病人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对有些病人无效,而对另一些病人可能出现了毒性反应。显然不同的病人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氢氯噻嗪、利血平、胍乙啶等抗高血压的每日剂量在不同病人相差4-50倍。

由于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治疗用药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及所用剂量必须因人而异。只有针对不同的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给要方案,才能使药物治疗安全有效。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和实行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摆脱经验式治疗后,使合理用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通过治疗药物监测和个体化给药,使癫痫发作的控制率从47%提高到74%。

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可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与药物剂量不足治疗不佳提供重要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只靠临床观察不易确诊的病例更是必要领域。


ABUIABACGAAg1YGtkwYogKqeswMw0Co4sBw
血药浓度监测分析方法

治疗药物监测的检测方法

目前应用最广的两类方法是色谱分析法和免疫分析法。其中,色谱分析法具有能快速设计出新的方法、灵活性好、定量准确、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等优势,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药物监测分析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实施治疗药物监测以药物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及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期达到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毒性、发挥最佳治疗效果的目的。最常见的标本有血浆或血清,有时也会用全血、唾液、尿和脑脊液等。

色谱法的优点:

1. 分离效率高;

2. 应用范围广;

3. 分析速度快;

4. 样品用量少;

5. 灵敏度高;

6. 分离和测定一次性完成;

7. 易于自动化,可在工业流程中使用。


血药浓度监测分析人群

儿童、老人及药物代谢异常人群是一个特殊群体,生理特点独特或处于生理代谢变化的过程,是TDM的重点人群。

通常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TDM:

1. 所用药物的治疗窗窄(有效浓度与中毒浓度十分接近);

2.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3. 肝功能不全时,使用主要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4. 肾功能不全时,使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

5. 同时使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6. 长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

7. 长期服药但依从性差的人群;

8. 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的人群;

9. 怀疑药物中毒时。


血药浓度监测分析重点药物

常见的重点监测药物:

1. 中药;

2. 抗癫痫药物;

3. 抗精神病药物;

4. 镇静催眠类药物;

5. 抗高血压药物;

6. 免疫抑制剂药物;

7.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8. 抗肿瘤药物;

9. 抗维生素类药物;

10. 调节内分泌系统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