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寿命测定
ABUIABACGAAgtdi-kgYooOfz-wQw2DY4oB8

红细胞由骨髓生成后释放到循环血液中,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循环直至衰老死亡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每日红细胞约有0.8%(即1/120)死亡,亦有0.8%(约有20亿个)红细胞新生,因此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红十字会建议成年人每隔三四个月献血一次的依据也源于此。

红细胞寿命(RBCS)是指红细胞自骨髓释放至外周血中的存活时间。病理状态下,无论何种机制介导的红细胞破坏增多(即溶血),均可导致RBCS缩短,红细胞破坏超过骨髓代偿增生时,即导致贫血。准确的RBCS检测是溶血判定的金标准,因此RBCS检测对溶血的临床诊断和溶血程度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热门推荐
肿瘤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肿瘤个性化用药基因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RNA检测
呼吸道病原体RNA检测
个性化用药监测
个性化用药监测
维生素血药浓度检测
维生素血药浓度检测
详细情况
红细胞寿命测定重要性

红细胞寿命(RBCS)是一项基础生理指标,其作为体检项目的价值就在于因人体具有正常造血的6-8倍的代偿能力而导致的RBCS可以预警多种血红蛋白浓度不能预警的疾病。RBCS的正常值范围是70-140天,当人得病时,红细胞寿命可能大幅缩短,例如从120天缩短到20天,而代偿能力基本补充了多死亡的红细胞损失,使得血红蛋白浓度(HGB)基本没变,人体没有明显的感觉而耽误了病情。

如果测RBCS则可以及时发现这些疾病,任何原因引起红细胞更新或破坏加速都是表现为红细胞寿命测试结果的缩短。相比较于血红蛋白浓度HGB,RBCS反映的是红细胞的生存质量,而HGB反映的只是红细胞的数量。由于人体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人体病情发生较大变化,红细胞大量破坏、RBCS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HGB可以由于人体的代偿能力而完全无变化,由此可见,RBCS远比HGB更能够敏感及时地反映人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

因此只看血红蛋白浓度并不足以反映人体即时的生理、病理状态,而应结合RBCS一起判断病情。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或延长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红细胞寿命的检测对于很多慢性疾病的防控与监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BUIABACGAAgyMSukwYoiJiYpQcwmAY41gQ
红细胞寿命测定方法比较

51Cr或32P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敏感、特异,结果准确,全龄期红细胞标记法中,51Cr标记法被视作“金标准”并应用于临床,但测量一次RBCS需耗时近一个月且有辐射风险;荧光生物素标记法有过敏风险和诱导抗生物素抗体产生风险,且完成一次测量也耗时需近一个月。同龄期红细胞标记法中以15N-甘氨酸标记法用得最多,虽然该方法没有辐射风险和过敏风险,但耗时比全龄期标记法甚至更长。鉴于全程示踪剂检测耗时太久,临床一般采取半生存期测定法,约需10天至近一个月,而且标记测定法只适用机体红细胞生成与破坏速度稳定时期,动态变化时不适用,故标记测定法只适用基础研究,难以临床常规开展。

CO呼气试验法可分为重复呼吸式CO呼气试验法和开放呼气式CO呼气试验法。重复呼吸式CO呼气试验法需要戴头套、操作复杂、受试者体验差,在临床上很少用,开放呼气式CO呼气试验法无需戴头套、操作简便、受试者“一气呵成”,快捷准确,且可动态检测RBCS。国内科技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研制出能直接测定呼气内源性CO的呼气试验检测设备,操作流程极大简化,方便快捷,结果稳定、准确,是唯一适应临床大规模开展的常规检测RBCS的方法。《红细胞寿命测定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开放呼气式CO呼气试验法作为临床RBCS测定方法。


红细胞寿命测定作用

红细胞寿命测定作用:

1. 检查急性感染;

2. 检查脾功能;

3. 检查是否有肝硬化;

4. 检查便潜血;

5. 检查肾功能;

6. 检查糖尿病;

7. 检查血红蛋白相关疾病;

8. 检查自身免疫性疾病;

9. 进行全身CT等肿瘤排除检查和肿瘤相关疾病检查;

10. 排查是否近期处于放射性或有害气体环境中。


红细胞寿命测定临床意义

红细胞寿命测定是了解贫血原因的基础,更是溶血诊断的金标准。检测红细胞寿命对于众多疾病的诊断、临床现象的解释、病情的评估等意义重大,包括代偿期溶血的鉴别、间接胆红素升高原因诊断、糖尿病血糖监控效果的评估、慢性疾病病情监测及等,应用前景广泛。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于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红细胞本身有问题,如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活性异常或血红蛋白生成障碍等,很多情况下就是常见的血液病了;另一方面是红细胞以外的问题,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方方面面,如炎症、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肾脏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贫血等各种急慢性病。